質譜法是一種用于測量物質分子量和分子結構的方法。與其他方法不同的是,樣品經(jīng)電離,離子化合物被激發(fā),分子離子斷裂成各種碎片離子,每個碎片都有各自的質荷比(m/z),它們分別聚焦在不同的點上,形成質譜圖,從而確定物質分子量和分子結構。
質譜儀的原理圖(圖片來源:迪信泰檢測平臺)
質譜儀主要由真空系統(tǒng)、進樣系統(tǒng)、離子源、質量分析器、檢測器等部分組成。
真空系統(tǒng):離子源的真空度要保持在10-3~10-5Pa,質量分析器的真空度要保持10-6Pa。
進樣系統(tǒng):可以分為直接進樣和色譜進樣。單組分、高沸點的液體樣品可以采用直接進樣。色譜進樣一般是液質聯(lián)用或氣質聯(lián)用等儀器,適用于分析多組分。
離子源:目前常用的離子源有電子電離源、場電離源、快原子轟擊源、激光解吸源、電噴霧電離源、大氣壓化學電離源等。
質量分析器:目前常用的質量分析器有磁式分析器、四極桿分析器、離子阱分析器、飛行時間分析器等。
檢測器:常用的檢測器有電子倍增器和光電倍增管。
傳統(tǒng)上質譜僅能分析M<2000的有機小分子,近年來質譜的研究范圍不斷擴大至M>100000的大分子,特別是多肽的研究。
質譜發(fā)展史
1912年,J.J.Thomson研制出第一臺質譜。
1918年,F(xiàn).L.Arnot和J.C.Milligan磁扇面方向聚焦質譜。
1946年,W.E.Stephens發(fā)明了飛行時間(TOF)裝置。
1953-1958年,W.Paul發(fā)明了四極桿質譜分析儀。
1966年,F(xiàn).H. Field發(fā)明了化學電離。
1968年,C.R. Blackley團隊發(fā)現(xiàn)了“電噴霧”方法。
C.Gohlke和F.McLafferty共同發(fā)明了氣相色譜聯(lián)用,后者于1973年進一步引入液相色譜聯(lián)用。
本文由迪信泰檢測平臺(Biotech-Pack-Analytical)整理編輯。
迪信泰檢測平臺基于液質聯(lián)用(LC-MS)和氣質聯(lián)用(GC-MS)等檢測平臺,致力于廣大科研工作者提供高質量、快速、精準的一站式檢測服務。